文化研究國際中心

瀏覽人次: 7261

記憶之所是:台灣與南韓殖民記憶政治之比較

記憶之所是:台灣與南韓殖民記憶政治之比較

由長榮大學台灣研究所天江喜久副教授提出

終戰往往標誌另一場戰爭之濫觴:記憶之鬥爭。記憶之重量,在於其建構了人們的國族想像。而國族──複雜卻又關鍵之概念──至今依舊是備受議論之文化系統;歷史該如何被記憶、又該記憶著什麼?一直是民間與政府之間,永恆之爭辯與攻防議題。
本研究將以台灣與南韓為例,由後殖民角度,檢視其對日本帝國主義之記憶,如何再現於建成環境與流行文化中(電影與刊物)。儘管在日本帝國殖民下,台灣與南韓皆經歷了殖民現代性,然而兩國對於殖民歷史之記憶卻呈現截然不同之態度:台灣人多流露緬懷之情,但南韓民眾往往嗤之以鼻。從兩國之建成環境裡可發現此差異:在台灣,日治時期之建物仍舊普遍,除了修復與保存外,也挪用為行政或商業用途。反之,在南韓則被視為殖民歷史之羞辱與污點。以總督府為例,南韓早已將其除之而後快,台灣則成為當今總統府之所在,並列為國定古蹟。
本研究主張,此種差異與身份政治密不可分:韓國(南北韓)持續透過仇日之情緒,作為建構大韓民族性之基底;台灣則在解嚴後的90年代開始,開始挪用日治時期歷史,試圖從中勾勒出自身之國族想像,以抵抗並切割大中國之論述。在21世紀,擴展中的中國經濟軍事勢力如何影響東亞區域的地緣政治平衡,並形塑新的文化想像當是一個值得思考的重要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