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人次:
7644
大中國時代認同政治危機的歷史形成及未來可能性
議題1:「大中國時代認同政治危機的歷史形成及未來可能性」
本研究由交通大學社文所陳奕麟提出
將探討近年來大中華的衰亡,大中國國族主義的文化復興及其對香港,澳門和臺灣認同政治的潛在影響。當代的各種極端文化二分論事實上都是深層地理政治變遷所造成的表面後果。近年來在大陸所誕生的所謂中國特色的資本主義在某程度上是香港和臺灣大企業投資的資本主義所延伸的結果,但其對中國國族主義的與政治共謀、掛勾關係的影響在1997後的香港(和回歸後的澳門)最明顯。最近所引起爭論的服貿協議其實對未來臺灣而言帶來同樣的危機。大中國的資本主義危機到底是甚麼?文化抗爭能扮演何批判、實際角色?筆者認為問題應該分為不同層面來加以分析:大中國體系中資本主義與國族主義所發生的共謀關係,香港後殖民主義的歷史弔詭,臺灣的族群本土意識的政治矛盾,澳門的賭博資本主義以及文化批判理論的新挑戰。雖然香港和臺灣近年來呈現類似的文化抗爭意識,但其背後的社會政治脈絡有所不同,因此其能實行的具體政治效果也不同。筆者強調我們所需要的是新的認同政治策略;其應該歸根於具體地方地理政治的深層理解而形塑的。這個geopragmatics其實表徵一種開放性、多面的政治實踐態度,同時代表對後殖民、批判理論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