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人次:
5508
南韓民眾文學論戰與朴玄埰的雜文:以臺灣鄉土文學論戰為參照點
議題12:「南韓民眾文學論戰與朴玄埰的雜文:以臺灣鄉土文學論戰為參照點」
本研究由交通大學博士後研究員延光錫提出
在南韓知識思想史中,朴玄埰(1934-1995)有名在於他作為經濟學者,出版了被視為南韓1970年代進步陣營教科書之一的《民族經濟論》,並且他在1980年代批判接受依賴理論的社會科學界之知識殖民性,而促發了戰後南韓思想史中極為重要的社會形態/社會性質論戰。
不過,相對沒有受到注意的是他面對1980年前後冷戰/分斷體制的動搖和思想史的轉型,介入「民眾文學」論戰而與著名文學評論家白樂晴進行民眾文學論戰。堅持「民族=民眾」立論的他,一方面期待文學可以扮演彌補社會科學語言的局限之角色,同時另一方面提出現代化/殖民化的文學體制問題。不過,文學界的回應無法滿足他的期待。結果朴玄埰決心親自寫小說。但是,1990年代以後,因為身體不適,他沒辦法真正走出文學實踐的道路。 雖然如此,縱觀他的學術思想生涯,從1970年代到1980年代,他作為「經濟評論家」留下了值得重新去研究的不少雜文。本研究將在新殖民/分斷這麼一個類似歷史條件下所展開的台灣鄉土文學論戰,設定為區域性參照點,並透過重讀1970-80年代朴玄埰的「雜文」,試圖發現朴玄埰的雜文不同於他的經濟理論著作,如何更豐富地承載「民族」和「民眾」相結合的南韓當代思想的特定性。
不過,相對沒有受到注意的是他面對1980年前後冷戰/分斷體制的動搖和思想史的轉型,介入「民眾文學」論戰而與著名文學評論家白樂晴進行民眾文學論戰。堅持「民族=民眾」立論的他,一方面期待文學可以扮演彌補社會科學語言的局限之角色,同時另一方面提出現代化/殖民化的文學體制問題。不過,文學界的回應無法滿足他的期待。結果朴玄埰決心親自寫小說。但是,1990年代以後,因為身體不適,他沒辦法真正走出文學實踐的道路。 雖然如此,縱觀他的學術思想生涯,從1970年代到1980年代,他作為「經濟評論家」留下了值得重新去研究的不少雜文。本研究將在新殖民/分斷這麼一個類似歷史條件下所展開的台灣鄉土文學論戰,設定為區域性參照點,並透過重讀1970-80年代朴玄埰的「雜文」,試圖發現朴玄埰的雜文不同於他的經濟理論著作,如何更豐富地承載「民族」和「民眾」相結合的南韓當代思想的特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