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於中心
- 研究群
- 計畫
- 活動成果
- 亞際碩學程
- 出版
- 國際合作
-
特色中心
- 總計畫簡介
-
記憶政治與治理技藝:國家、社會、族群與歷史的亞際研究
- 因戰爭錯/重置人群之經驗、記憶與書寫
- 衛生帝國與科學化運動:從晚清到民國(1873-1945)
- 漢學與近現代東亞的政治思想:民族主義和世界秩序
- 留學祖國:左翼文化走廊中的臺灣文學青年(1920-1937)
- 一九七O年代考:文學論戰、日常生活與記憶政治
- 階級攸關:殖民經濟、帝國文化與鄉土文學的批判視野
- 民間宗教遺產化的記憶政治與文化治理
- 戰後世界政經脈絡下的歷史記憶:東南亞各國世遺申請與國族認同的政治經濟分析
- 移民再現的文化政治:世界體系中不同國家的遷移博物館之比較
- 歷史問題、記憶與襲產的政治、通往和解的道路:帝國邊陲的視野
- 此時此地的馬來亞:重訪1948年馬華文藝獨特性論戰
- 南韓民眾文學論戰與朴玄埰的雜文:以臺灣鄉土文學論戰為參照點
- 時代的負片—陳映真敘述研究
- 「愛」的共生體:同性愛與社會主義
- 後/冷戰文化影子下之亞際知識解殖
- 21世紀的未來政治經濟:中國崛起、新自由主義與新殖民主義
- 亞際社會當前危機:老化的現代性、民主危機與都市疆界
-
亞際共生社會:公民參與、法律商榷與社會藝術介入
- 跨地連結、公民參與、共同體重構
- 移工權益、法律商榷與跨地連結
- 工資性別歧視禁止之研究—以同工同酬與同值同酬為核心
- 他者性,負向性,藝術介入與世界的構築
- 質疑性設計:藝術實踐與社會介入
- 共同體難題與不平等公民
- 反身性的聲語場景: 感官民族誌中的聲景書寫與話語考掘
- 臺灣冷戰全球化的劇場知識與藝術生產
- 跨國勞力遷移的制度、網絡與空間形塑
- 香港反送中運動與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脈絡下,台北時報的反中修辭學-德國第三帝國語言的新版本
- 物流感官:帶路政宣及東南亞的音像媒介突圍
- 非正規移民的政治角色和「模棱兩可」的公民權概念——以亞洲現代民主國家為例
- 從冷戰到後冷戰:台灣和菲律賓的藝術與社會歷史參照(1970至1990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