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研究國際中心

2016/12/9-10「台港文藝與跨文化交流」工作坊

會議時間:2016年12月9-10日
會議地點:國立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院C310會議室
補助單位:臺港頂尖大學學術交流計畫:亞際文化研究領域
主辦單位:台灣聯大系統文化研究國際中心、國立清華大學亞太╱文化研究中心、國立清華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
協辦單位:台灣聯合大學系統亞際文化研究國際碩士學位學程、國立清華大學台灣研究教師在職進修碩士專班

一、工作坊緣起:

台灣學界在1980年代開始關心香港文學,1985 年《文訊》規畫「香港文學特輯」,對於香港文學有一系統性探索。目前台港文學研究在台灣學界嶄露頭角,近年來在東華大學、成功大學、清華大學、臺北大學等校皆召開過涵蓋台港文學交流,或是台港文藝為方向的研討會,引發學界討論台港文學的熱潮。台灣學界對於台港文學交流研究也累積具體成果,研究主題涵蓋五○至七○年代台港跨區域文學傳播與交流現象、冷戰時期美國文學的中譯、冷戰時期美援文化交流現象、美援體制與台灣冷戰與戒嚴時期的文藝思潮、香港南來文人的文化活動、台港跨地域文化場域的文藝思潮形構等多重面向。
香港學界致力於整理香港文學資料,近年來香港教育大學的中國文學文化研究中心出版的《香港文學大系 1919-1949》,包括新詩、散文、小說、評論、舊體文學、通俗文學、兒童文學、史料、戲劇凡十二卷,具有梳理香港文學史的重要意義。此外,香港中文大學香港文學研究中心成立「香港文學特藏」,以「香港文學」為重點發展項目;嶺南大學人文學科研究中心致力於推動香港文學、電影與文化等學術活動。香港學界對於香港文學資料的整理、保存與研究,也提供台灣學界頗多借鑑之處。
本工作坊從整體性的框架檢視台港文學場域的交流,一方面回應台灣文學與香港文學的本體研究,一方面探討台灣文學與香港文學交織的互動關係,並透過台灣與香港交流的開展,突破在地文學既有的疆界,開創出台灣與東亞文化連結的相關議題。
二、工作坊目的:
本研討會以「台港文藝與跨文化交流」為主題,試圖思考以下相關的議題:
(一)    台灣文學與香港文學建構:
國際冷戰局勢的影響下,台港兩地文化圈呈現同步發展,使得六○年代台港文壇的交流更加緊密,並在七○年代發展出更具有本土性文學特色。本工作坊透過區域連結的概念,以分析臺灣與香港歷時性社會處境下之文學場域發展,並思考兩地文化建構與文化生產。
(二) 台灣文學場域與香港文學場域的交流關係:
本工作坊透過台灣文學場域與香港文學場域進行「關聯性」的探察,考察台灣文學與香港文學的互動關係,以描繪出台港文壇交流關係的歷史縱軸,以及在此關係下兩地的文學氣象與文化政治等議題。
(三) 台灣文學場域與香港文學場域的比較研究:
本工作坊從跨文化語境的思考脈絡,挖掘出台港文藝的對照性,亦深入思考兩地文壇趨勢與生態多重對話的可能性。
(四) 跨區域連結與東亞想像:
本工作坊考察台灣與香港之連動關係,透過台灣與鄰近香港交流史的開展,以擴展台灣文學研究的視野,開創出台灣與東亞文化的相關思考。

三、發表學者

陳國球(香港教育大學中文學系講座教授)
樊善標(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副教授)
黃淑嫻(香港嶺南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陳智德(香港教育大學文學及文化學系副教授)
須文蔚(東華大學華文系教授)
黃宗潔(東華大學華文系副教授)
王君琦(東華大學英美語文學系副教授)
簡義明(成功大學台文系副教授)
謝世宗(清華大學台文所副教授)
王梅香(中山大學社會系助理教授)
李淑君(高醫大性別所助理教授)
王鈺婷(清華大學台文所副教授)

四、主辦人:王鈺婷(清華大學台文所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