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ople in Motion: Bridging Borders and Building Futures
移動之人:連結邊界、建構未來
(( 頁面下滑,閱讀中文版徵稿啟事 ))
移動之人:連結邊界、建構未來
(( 頁面下滑,閱讀中文版徵稿啟事 ))
Conference Website:
https://sites.google.com/view/ cjd-conference/
Deadline for Applications (with 250 words abstract): October 16, 2023
Conference Date: November 25, 2023
Conference Venue: Online
Submission Link: https://forms.gle/ vqf3vTrPKa1mKDXU9
https://sites.google.com/view/
Deadline for Applications (with 250 words abstract): October 16, 2023
Conference Date: November 25, 2023
Conference Venue: Online
Submission Link: https://forms.gle/
「衝突、正義與解殖:亞際社會批判研究計劃」 (CJD) 將以遷移、難民和無國籍狀態為主題,
近年來,關於遷移和難民的爭論日益增長,其中又以遷移相關的國際政治和國家安全為焦點。例如,俄羅斯於2022年2月對烏克蘭的大舉入侵,迫使過百萬烏克蘭民眾慌忙逃離自己的國家,數以百萬計仍然於烏克蘭境內流離失所;另一方面,俄羅斯人民為逃避國家強制兵役而大舉離境,戰爭引發了俄羅斯人口外流的困境。這波極為龐大的難民和移民潮激發了各界對於遷移政治、難民保護與歧視問題和全球應對措施的新一波討論。
全球各地數之不盡的移民危機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佔據著一篇又一篇的新聞故事。不過,這絕非只是當前興起的現象,一直以來人民總是為了求存、向上流動、或者各式各樣的原因,從一方飄洋過海到他方。不論是過去還是現在,人類遷移的關鍵驅動力涵蓋政治、經濟和社會面向。比方說,若非政經和社會因素以某種形式的協同作用,羅興亞人的鬥爭就無從想像,不曾發生。再者,有預測指出,2050年前將有超過10億人口成為氣候難民,這意味著,我們未來很可能被捲進更多的遷移窘局。
以上點出的寥寥數例,僅是當前遷移險況的冰山一角。因此,在這份徵稿啟事,我們CJD團隊誠摯邀請各界一起盡一分力,介入亞洲以至全球的遷移議題。以下是一些我們建議(但不限於此)的子題:
- 遷移和難民政策
- 難民保護和政策的不平等
- 公民權、離散與無國籍狀態
- 移民與難民醫療保健
- 難民遭受的性暴力與性別壓迫
- 戰爭、衝突和強制遷移
- 氣候問題引發的遷移
- 移民和難民的媒介與其再現
我們歡迎不同學術領域的學者和學生於2023年10月16日前通過CJD投稿表單提交申請資料和論文摘要。
摘要以500字為限。
獲錄取的作者應於會議前提供報告的簡報和文字稿,並於會議結束後提供論文全文,寄至iccs.cjdproject@gmail.com。更詳盡的資訊請見CJD團隊屆時發出的電郵。
關於論文全文撰稿體例,請參考以下指引:
- 摘要(以300-400字英文或450-600字中文為上限,請提供五至六個關鍵詞、正文、參考書目,如有需要可提供附錄)
- 每篇論文至少附上兩張圖片(其中一張用作文章的頁首圖像)。我們建議從Flickr或其他圖片庫裡搜尋和下載沒有版權(copyright free or public domain work)或創用CC授權/creative commons license(必須按照著作人或授權人所指定的方式,標示其姓名)的圖片,以作刊登用途。文章內應附上圖片的連結,請參考這篇範例文章。
- 英文論文以2000-3000字為原則,中文論文以3000-4500字為原則。
- 參考書目和論文引用請用APA格式。
獲錄取的論文將有機會刊登於CJD編輯和出版的第五期特刊。另外,若作者持有台灣的銀行帳戶,將獲得台幣4000元稿酬。限於大學政策規定,只有台灣銀行帳戶(中華郵政/玉山銀行)持有者能夠獲取稿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