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研究國際中心

瀏覽人次: 26016

中心簡介


「文化研究國際中心」是台灣第一個突破現有大學體制的學術機構,也是亞洲以及全球國際學術圈中,獨具特色、且有實質研究成果的研究中心與教學單位。

我們致力於超越校際與學科限制,整合交通大學、清華大學、中央大學以及陽明大學四個學校的人文社會領域之研究人才與教學資源,推動跨領域、跨校與跨國的學術研究團隊。
同時,我們建立起可以跨校、跨專題選課的「亞際文化研究國際碩士學位學程」。這是國內第一個體制化的跨校合作學程,培育聚焦亞洲社會與文化脈絡的下一代優秀研究人才,連帶提昇本中心在國際學界的重要性。
本中心的長程目標,是成為亞際脈絡的文化研究重鎮。我們期待,重量級的國際學者、年輕研究者與研究生都願意在這個以亞洲台灣為基地的平台進行多樣化的學術交流,激發具有前瞻性的研究構想,進而產出突破性的人文社會跨領域研究成果。
文化研究國際中心是由位於交通大學的行政辦公室以及四校辦公室共構。
作為一個實質的學術平台,我們有效地整併起四校人文社會學者,與當前全球學術界關切的研究主題接軌,穩定發展四大研究群,分別由15至25位跨校同仁合作,總共有四校19個系所、7個研究室以及七十餘位同仁共同支持。後文「四大研究學群簡介」有更詳細的敘述,在此僅扼要介紹:
一、「批評理論與亞洲現代性」
(召集人:陽明交通大學莊雅仲教授)
二、「當代思潮與社會運動」
(召集人:清華大學李卓穎教授)
三、「性/別研究」
(召集人:中央大學丁乃非教授)
四、「視覺文化」
(召集人:陽明交通大學勞維俊教授)

各研究群由資深教師主導,並提攜年輕新進教師,具體形成共同研究方向的研究群,並且積極推動國際學術合作。具體工作有:
一、駐校國際講座教授
進行半年的駐校研究與授課,拓展國際學術交流,強化亞際文化研究以及支援系所的教學。
二、短期國際訪問學者
進行短期演講系列或是合作授課,促成各研究群與國際學界凝聚共同的問題意識與研究計畫。
三、國際研究生交流
積極建立幾個國際合作單位的研究生互訪與交換,並且定期規劃研究生工作坊或是國際暑期班,有助研究生建立起國際研究社群。
四、國際學術工作坊與研討會
各研究群根據發展中的問題意識以及合作中的國際學者,規劃學術工作坊以及國際學術研討會,以便具體推進研究成果。
五、國際出版
主要以各研究群所舉辦的工作坊與研討會為基礎,不只國內出版,更朝向國際出版。至今已累積相當可觀的成果。


以上述人才網絡為基礎,本中心持續進行三大項整合型計畫,以及多項國際學術交流工作。後者主要有:
一、年度傑出學者講座(The Distinguished Scholar Lecture Series)
本中心持續固定邀請國際學界具影響力的思想家,針對當代議題提出觀察、批判與反思,為本地學界激盪出思想能量,並且產生跨領域的對話。受邀學者包括UCLA亞洲研究所主任王國斌教授,印度加爾各答著名之社會科學研究中心榮譽教授Partha Chatterjee,日本當代理論批評家、思想家、哲學家、文學評論家柄谷行人(Karatani Kojin)。2015年度則邀請當代批判理論代表Douglas Kellner教授。
二、國際大學合作計畫
本中心與東京大學總合文化研究科、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韓國中央大學與澳洲雪梨大學已進行實際簽約合作。洽商中的合作機構則包括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美國加州大學爾灣分校、美國羅特格斯大學、荷蘭萊頓大學。
三、國際合作網絡
文化研究國際中心從2006年開始與Consortium of Inter-Asia Cultural Studies Institutions合作、從2005年開始與Ici-et-ailleurs: Association pour une Philosophie Nomade合作。其他長期合作交流的國際學術機構,包括東京大學總合文化研究科、上海大學文化研究中心、上海華東師範大學思勉高等人文研究院、北京清華大學高等人文科學研究中心、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研究中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