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人次:
7647
记忆之所是:台湾与韩国殖民记忆政治之比较
记忆之所是:台湾与韩国殖民记忆政治之比较
由长荣大学台湾研究所天江喜久副教授提出
终战往往标志另一场战争之滥觞:记忆之斗争。记忆之重量,在于其建构了人们的国族想像。而国族──复杂却又关键之概念──至今依旧是备受议论之文化系统;历史该如何被记忆、又该记忆着什么?一直是民间与政府之间,永恒之争辩与攻防议题。
本研究将以台湾与韩国为例,由后殖民角度,检视其对日本帝国主义之记忆,如何再现于建成环境与流行文化中(电影与刊物)。尽管在日本帝国殖民下,台湾与韩国皆经历了殖民现代性,然而两国对于殖民历史之记忆却呈现截然不同之态度:台湾人多流露缅怀之情,但韩国民众往往嗤之以鼻。从两国之建成环境里可发现此差异:在台湾,日治时期之建物仍旧普遍,除了修复与保存外,也挪用为行政或商业用途。反之,在韩国则被视为殖民历史之羞辱与污点。以总督府为例,韩国早已将其除之而后快,台湾则成为当今总统府之所在,并列为国定古蹟。
本研究主张,此种差异与身份政治密不可分:韩国(南北韩)持续透过仇日之情绪,作为建构大韩民族性之基底;台湾则在解严后的90年代开始,开始挪用日治时期历史,试图从中勾勒出自身之国族想像,以抵抗并切割大中国之论述。在21世纪,扩展中的中国经济军事势力如何影响东亚区域的地缘政治平衡,并形塑新的文化想像当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重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