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研究国际中心

浏览人次: 10917

2019

封面 资讯 出版时间

This is an image
从科学月刊、保钓到左翼运动:林孝信的实践之路 2019 - 12

作者:王智明, 吴永毅, 李淑珍, 林正慧, 林嘉黎, 林丽云, 陈光兴, 陈宜中, 陈美霞, 陈瑞桦, 刘源俊, 欧素瑛, 钱永祥, 锺秀梅, 苏淑芬
出版社:联经出版公司
ISBN:9789570854237


| 简介
他是公共知识分子、思想家,更是实践者,坚定持续长达半世纪的社会改造运动

朋友都叫林孝信「老林」。他创立《科学月刊》,以热情吸引参与者,在现实中创造条件,以运动的方式推进科学知识普及;他投入保钓运动,将不平化为力量,从爱国情怀与民族主义出发,发展出「第三条道路」;他积极参与社大运动,以「解放知识,改造社会」为目标,改革教育体制;他大力推动通识教育,致力促进民众批判精神与批判能力的培养,进而达到「赋权」的目的;他念兹在兹左翼运动的实践,视其为第三世界知识分子责无旁贷的使命。

更多简介请见 :
https://iccs.chss.nycu.edu.tw/zh/publication.php?USN=47


This is an image
Orient, orientation, désorientation, réorientation 2019-11
作者:Luca Salza, Orgest Azizaj
出版社:Mimesis
ISBN:9788869761881

| 简介
S’il apparaît qu’apprendre à s’orienter dans la pensée (dans le monde, dans le présent, dans l’histoire, dans la vie…) est une question philosophique de première importance – de quel Orient cette activité conserve-t-elle la mémoire ? Car, cela est attesté par Kant, c’est à partir de l’Orient que nous nous orientons. Une évidence solidement enracinée dans l’étymologie : Orient, du latin oriens, là où le soleil se lève. Ce qui va donner orientalis, oriental ; puis orienter, orientation, désorientation et, enfin, orientaliste, orientalisme… C’est cette riche et contradictoire descendance que cet ouvrage collectif va soumettre au regard de ses auteurs, provenant des horizons les plus divers… Car l’Orient s’est progressivement établi comme un topos associé à la perte des repères, voire à la perdition, à des formes d’altérité dont le propre est, précisément, de désorienter.

更多简介请见 :
https://iccs.chss.nycu.edu.tw/zh/publication.php?USN=48
This is an image 思想的分断:陈映真与朴玄采  2019 - 06

作者:延光锡
出版社:台湾社会研究杂志社
ISBN:9789869086073


| 简介
《思想的分断:陈映真与朴玄采》是一本在亚际文化研究的历史脉络中所进行的实验作。此书从区域的视角出发,将分享殖民、分断、冷战和后冷战的历史经验的韩国和台湾,视作相互参照的对象,并通过台湾的陈映真(1937-2016)和韩国的朴玄采(1934-1995)的相互观看,试图打开超克现成知识体系的阶序和分割之新的讨论空间。尤其,在此书摸索与去殖民/去帝国的多元世界相配的知识实践道路的过程中,毛泽东思想、竹内好的「作为方法的亚洲」、沟口雄三的「作为方法的中国」以及陈光兴的「去帝国」成为支撑此实验的核心思想资源。换句话说,若没有20多年亚际文化研究的历史所形成和深化的相互参照网络以及历史思想资源的累积,那么此实验根本无法进行。不过,对于1990年代末后冷战局势下,面对知识生产模式的转型需求而起步的亚际文化研究,此书亦是一个检验其20年的成果和侷限的试金石。

更多简介请见 :
https://iccs.chss.nycu.edu.tw/zh/publication.php?USN=45

This is an image 日治时期台湾现代文学辞典  2019 - 06

作者:柳书琴 主编
出版社:联经出版社
ISBN:9789570852554


| 简介
本辞典以日治时期台湾新文学为主要对象,旁及民间文学、戏剧、流行歌等。从作家、作品、媒介、思潮与运动四大范畴,揭示台湾的文艺运动,以及台湾作家在日本、中国、「满洲国」的刊载、出版、转载、翻译情形。它在《东亚殖民主义文学辞典.台湾篇》的基础上扩充,耗时多年,集结128位学人投入撰写,总计完成411个辞目,28万馀字释文,206张图片,18,000字图说。这是一部工具书,也是台湾文学专业知识的入口。它不只反映台湾文学学科三十多年来积累的成果,也表现出这个学门锐意向东亚相关议题进行比较和接轨的突破。本书编纂方式兼顾让外国人及一般读者易于入门,让国内外专家便于精进等不同需求,具有新条目、新作者、新诠释、新出土、新研究、体例统一等优点。我们尤其重视跨境/跨语/跨民族之间的文艺交流与文化互涉现象,衷心期盼这部辞典能在东亚现代文学交流和殖民主义反思方面提供助益。

更多简介请见 :
https://iccs.chss.nycu.edu.tw/zh/publication.php?USN=44

This is an image 回望现实‧凝视人间:乡土文学论战四十年选集(修订版)  2019 - 03

作者:王智明, 林丽云, 徐秀慧, 任佑卿等
出版社:联合文学
ISBN:9789863232995


| 简介
台湾「乡土文学论战」发生于1977年4月至1978年初,是一场以「文学」之名展开的意识形态论战,也是台湾境内第二次以「乡土」之名展开的意识形态斗争。发生于1930年代的「乡土文学论战」,其「乡土」所指涉的是殖民地台湾、其所欲斗争的对象是日本殖民政权。发生于1977年的「乡土文学论战」,则是以「反帝」、「反资」以及「民族主义」为核,向反共亲美的国民党政权进行挑战。本书收录文章是以1977年的「乡土文学论战」,主要是乡土派一方的文章,并包含一篇讨论1930年代「乡土文学论战」的文章,以及之后论战20周年、30周年的反思选文。

更多简介请见 :
https://iccs.chss.nycu.edu.tw/zh/publication.php?USN=43

This is an image 阶级攸关:国族论述、性别政治与资本主义的文学再现  2019 - 03

作者:谢世宗
出版社:群学出版社
ISBN:9789869747424


| 简介
本书以国族论述、性别政治与资本主义的三元辩证,透过文本细读的方式,重新诠释1970、80年代的乡土小说,包含陈映真、黄春明、王祯和、王拓与杨青矗的重要作品。作者从乡土文学论战的「殖民经济论述」出发,不只重新检视关于台湾经济体制的争辩,更试图阐释文学如何「反映」与「回应」当时的国内外政治与经济情境。最后,本书提出「经济殖民主义」(economic colonialism)的概念,强调阶级作为第三视角的必要性,以及新一波的后殖民论述乃是台湾社会在面对新的历史情境与全球化的挑战时,不可或缺的思想资源。

更多简介请见 :
https://iccs.chss.nycu.edu.tw/zh/publication.php?USN=42

This is an image 砂糖之岛: 日治初期的台湾糖业史1895-1911  2019 - 03

作者:黄绍恒
出版社:国立交通大学出版社
ISBN:9789578614277


| 简介
砂糖自15世纪以降的「地理大发现」时代起,即成为世界商品,深刻地影响世界各地近现代史的形成并塑造成今日世界的样貌。台湾也因为砂糖而初登世界史的舞台,其重要性直至1960年代历久不衰。二战结束前日本的近代制糖业以台湾为生产基地,亦不脱此历史脉络。
本书就日治初期台湾近代制糖业成立过程,以「充分条件」论述自荷兰东印度公司时期起台湾制糖业的发轫,至1860年代台湾开港所出现的发展,再以「必要条件」说明日本幕末开港所引致的砂糖进口贸易赤字,在如何的历史情境下,转变成促成甲午战后台湾近代制糖业的发展。
日治初期在台湾所成立的机械制糖业,虽然拥有相应的资本及生产技术,但在原料方面,却难以驾驭二百馀年来在台湾落地生根并成长的小农经济。制糖会社虽依存于台湾总督府糖业政策,而在原料的取得上获得相当程度的成功,但这些政策也成为制糖会社的发展瓶颈,使日治时期的台湾制糖业始终无法独立于国家权力运作之外……

更多简介请见 :
https://iccs.chss.nycu.edu.tw/zh/publication.php?USN=41

This is an image 错开的交会:傅柯与中国  2019 - 01

作者:布洛萨 Alain Brossat
译者:谢承叡、郭亮廷、罗惠珍、汤明洁、林士钧
出版社:国立交通大学出版社
ISBN:9789578614260


| 简介
本书作者布洛萨试图理解,为何在当时脍炙人口的畅销书所提到的「中国甦醒」的历史氛围中,傅柯的作品为何、且如何广泛地「掠过」华语世界。
当傅柯突破当时的方法论与认识论规范往前迈开一步时,亦即当他尝试要去中心并且转向亚洲,而转向的目的不是为了输出其思想产品而是为了透过亚洲「他者」来检验其产品时,为什么他选择了日本而非中国⋯⋯必须说的是,中国或整体而言的华语世界,至少在傅柯明白晓畅的表述中几乎是一片空白,或者说黑洞⋯⋯

更多简介请见 :
https://iccs.chss.nycu.edu.tw/zh/publication.php?USN=39

This is an image 鑑往知来:中国与全球历史变迁的模式与社会理论 2019 - 01

作者:王国斌
译者:李立凡
出版社:国立交通大学出版社
ISBN:
9789578614253


| 简介
十九世纪至二十世纪早期的社会理论大传统聚焦于近现代欧洲的诞生, 以此当作了解全球历史变迁的样板。本书怀疑欧洲的历史经验不足为世界其他地区之历史变迁提供合适的引导,并以中国和欧洲之比较为例,致力分析近代早期世界不同地区的原则和作法之异同,以此建立更相称的评估方法。
本书观察中国国家与宗教关系、政治与经济关系(即财政措施)、国家与工业化关系,探讨如何将中国史整合进全球史,掌握到贯通多元地区而形成今日复杂世界的全球连结,以此取代侷限化的欧洲在全球历史变迁分析中的地位;并透过连结讨论「一带一路」倡议与全球环境议题,观察历史中的行动者之能动性及其运用,是如何有意识或无意识地结合多方来源的各种观念和灵感、构想出他们政治与经济行动的蓝图。
本书名为「鑑往知来」乃缘于,各种既多元又共享的复杂历史,其传承的结果构成了我们今日所处的世界,本书试图指出一些方法途径,有益于我们未来面对地缘政治、全球经济及地球环境上的种种挑战。

更多简介请见 :https://iccs.chss.nycu.edu.tw/zh/publication.php?USN=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