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研究国际中心

《罔两问景II:中间物》 即将出版

  • 2022-11-29
  • 苏淑芬

书名:罔两问景II:中间物

作者:丁乃非、白瑞梅、李思齐、林文玲、林建廷、林纯德、张馨文、黄咏光、刘人鹏

主编:丁乃非、刘人鹏、张馨文、黄咏光

ISBN   9789865470487

出版日:2022/12

内容介绍

感、性、非人

在不同类别、不同结构、不同型态下

成为「众罔两」共同体想像,并与中间物一起作为方法

「罔两」,原本的意涵(影外微阴)即谕示双重边缘位置(边缘的边缘),是被层层稀释的(类)主体。其指涉之难,即造就了互为参照之不可能。本书各篇文章延展了十五年前《罔两问景:酷儿阅读攻略》的诸多历史、思考的限制,重访悬宕的命题,指认面目依旧模糊的各种存在;因为「罔两」的影外微阴之义,已不在狭义的性少数,而是扩及到更多无以名状之物——与人为主体的妖、妾同行的,还有物质的罔两(道路、核废料、断指、科幻文体),情感的罔两(负面性、控白、古老鬼魂)。本书继续开展罔两的发问,在「晷景迁驰,分阴不驻」(语出章太炎〔1869-1936〕)与「凡物之非此非彼者」(语出严复〔1854-1921〕)罔两寓言阅读所提供的难以捕捉的时空位置,重新反思亚洲现代性与其思想的「中间物」轨迹。

以「众罔两」作为方法,重要的在于「问」

即思考、叩问边缘的能量形式

本书试图把鲁迅来自尼采的「中间物」概念喻说放在殖民-历史-地理的认识向度中,作为一个启导性与中介性的概念,集结九位作者各自的九篇论文,共同探索亚洲当下批判性知识生产的可能性。各篇文章展开的问题意识,似乎一环扣着一环,而可以「中间物」作为环中,以辐辏知识生产的问题性。而在学术工作日益个人化的当下,期待透过本书探索一种在集体「中/之间」共同工作的可能。

 

▍本书特色

  1. 展现时间悖论─迟滞的未来,而非以线性历史或「边缘-中心」来理解,进而展现跨时空、跨类别的内涵,以及「中间物」非空间性的过程与过渡性。
  2. 透过「中间物」的概念喻说,使得各篇假以不同的概念与能指,产生彼此之间相互的连结,进一步相互诘问,产生新的阅读与情感。
  3. 在「殖民与冷战的历史—地缘关节」下,提供读者进一步思索中间物的起点,成为亚际知识情感解殖工作之「未-来」的中间桥梁。

 

▍学界推荐(依姓氏笔画顺序)

Cindy Patton(裴新)Professor ofSociology and Anthropology, The University of Simon Fraser

Teri J. Silvio(司黛蕊)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研究员

王 苹 台湾性别人权协会秘书长

王智明 中央研究院欧美所副研究员

丘延亮 社运流浪犬

何春蕤 国立中央大学英美语文学系讲座教授/荣誉教授

吴静如 台湾国际劳工协会TIWA研究员

洪 凌 世新大学性别研究所副教授

夏林清 辅仁大学心理学系退休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特聘教授

高旭宽 跨性别运动积极份子

张小虹 国立台湾大学外国语文学系特聘教授

张洁平 Matters Lab创办人暨执行长、前端传媒总编辑

张历君 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语言及文学系客座助理教授

许维贤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

陈光兴 Inter-Asia Cultural Studies与《人间思想》主编

陈界仁 台湾着名当代艺术家

陈佩甄 国立政治大学台湾文学研究所助理教授

游 静 国立中央大学英美语文学系 专任教授

黄盈盈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社会学系教授、博导

廖勇超 国立台湾大学外国语文学系副教授

刘纪蕙 国立阳明交通大学荣誉退休教授、亚际文化研究国际学程约聘专任教授

 

▍主编

丁乃非

国立中央大学英语系教授,性/别研究室成员。着有Obscene Things: Sexual Politics in Jin Ping Mei(2002);与刘人鹏、白瑞梅合着《罔两问景:酷儿阅读攻略》(2007);与刘人鹏合编《置疑婚姻家庭连续体》(2011)。

刘人鹏

国立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教授。着有《阎若璩与古文尚书辨伪:一个学术史的个案研究》(2005[1991]);《近代中国女权论述:国族、翻译与性别政治》(2000);与丁乃非、白瑞梅合着《罔两问景:酷儿阅读攻略》(2007)。编有《忧郁的文化政治》(与郑圣勳、宋玉雯合编,2010);《置疑婚姻家庭连续体》(与丁乃非合编,2011);《酷儿情感政治:海涩爱文选》(与

宋玉雯、郑圣勳、蔡孟哲合编,2012);《抱残守缺:21 世纪残障研究读本》(与宋玉雯、蔡孟哲、郑圣勳合编,2014)

张馨文

印度班加罗尔文化与社会研究中心(Centre for the Study of Culture and Society)文化研究博士、拉冈取向心理分析实践者、社会运动者。目前为德里安贝卡大学(Ambedkar University, Delhi)心理系博士候选人。

黄咏光

台大建筑与城乡研究所硕士,曾就读于印度班加罗尔文化与社会研究中心(Centre for the Study of Culture and Society),现为印度理工学院德里分校(Indi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Delhi)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所博士候选人。

 

▍作者群(依姓氏笔画顺序)

丁乃非/国立中央大学英语系教授、性/别研究室成员

白瑞梅/国立中央大学英美语文学系,为英文系性/别研究室核心成员之一。

李思齐/任教于美国北佛罗里达州大学(University of North Florida)英语系,曾于国立中央大学性/别研究室担任客座(2017)。

林文玲/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国立阳明交通大学社会与文化研究所合聘教授

林建廷/国立中央大学英文系副教授

林纯德/中国文化大学大众传播学系教授、《台湾社会研究季刊》编辑委员

张馨文/德里安贝卡大学(Ambedkar University, Delhi)心理系博士候选人

黄咏光/印度理工学院德里分校(Indi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Delhi)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所博士候选人

刘人鹏/国立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教授

 

目录

序|在迟滞的未来中等待:中间物与众罔两的时间性/陈佩甄

导言|「中间物」方法论/黄咏光、张馨文、刘人鹏、丁乃非

第一部分 晷影迁驰:在历史转型与知识形构之间

性、淫、翻译:晚清性别知识重构举隅/刘人鹏

亚洲之间思想遭遇的负面性转移:瞿秋白与泰戈尔,1924/黄咏光

成者为妻,败者妾妓:婚姻转型与女权演化/丁乃非着,黄道明译

第二部分 无待而独?─在空白与(种族)阶序之间

何谓台湾的「主体性/ subjectivity」?一个在亚洲「之间」的方法论的实践 /张馨文

等待医治的断指:冷战自由人文主义的国/种族残缺叙事/林建廷

妖娆若是:当代中国大陆「妖」的山寨性/别模组化展现/林纯德

第三部分 木石之怪:在转向介质与未知新地之间

社会议题的中介与转化:以撒舒优.渥巴拉特两部台湾原住民族纪录片为例/林文玲

中国跨性别性工作者不确定的未来与言证纪录片/李思齐(Nicholas de Villiers) 着,萧美芳、张行 译,林纯德 校译

幻设转向:「千禧年」之「喻」/白瑞梅(Amie Parry)着,张竣昱 译,方郁甄 校订

文章出处

作者/校译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