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 台湾社会研究学会年会「问题意/识,意/识问题」
年会征稿暨「批判与实践硕博士论文奖」征选
征稿暨征选截止日期:即日起~2023年7月21日(五)
年会征稿:https://forms.gle/6mTa3dyrsShvpBfo7
硕博士论文奖征选:https://forms.gle/25L8cXn1abNfTbwe6
(全面电子化,请于表单填写,如无法登入表单不便填写,欢迎来信)
主题:「问题意/识,意/识问题」
17世纪思想家笛卡儿着名的哲学命题「我思故我在」(Cogito ergo sum),「我思故我在」的「思」即是「怀疑」,而「怀疑」是一切知识的出发点,让我们感知真实性,也从而证明「我」的存在。1784年,康德也在〈何谓启蒙〉提出「勇于认识」(Sapere Aude, dare to know),指出自我启蒙所需要的,便是能够在一切事务上公开地运用理性的自由,而这能让「人」摆脱自我加诸的不成熟状态。因而自启蒙至今,怀疑并基于理性而勇于认识,成为知识追求的基本精神,同时也确立了人文社会科学以「人」为出发,对于这个世界的探问。随后,「主体性」(subjectivity)一词的提出,则是对启蒙传统的批判与置疑,更是对自我(从小我到大我,从个人、社会乃至国家)的同一性、整体性、独立性的重新审视。换言之,「主体性」是对笛卡尔「我思」与「我在」的「怀疑」。
在台湾,随着解严后社会及政治对民主化与本土化的追求,人文社会学界与思想界提出了「主体性」的概念并展开辩论,「主体性」一词逐渐等同于一种直接的「我在」与「我作主」的宣称,意味着独立、自主、尊严。然而,西方借「主体性」对「我在」提出的怀疑,却未见于台湾的「主体性」一词的讨论中。「主体性」否定面的消失,构成了台湾一种自我封闭的不容置疑/怀疑的政治无意识状态。
近年,类似的状态也可见于快速普及的社群媒体中。在「我讚故我在」之下,自我在按讚回应的当下可以无时无刻地确认了自我的存在,却同时也正在切断联系、对话、进而怀疑的空间。虽然大数据与AI智能的快速发展,以及社群平台的普及,使得当代知识的学习与探求,以及人际之间的交往,得以跨越时空的限制,资讯取得和相互回应变得更为便利与更为无远弗届,自我可以在快速的取得及回应中,迅速找到一个暂时安身的位置。然而,数码平台大数据的快速运算与社群媒体建立在立即按讚回应数等即时反应等特性,往往也让知识的追问探索以及人际之间的沟通讨论,在看似变得更为便利的同时,也变得更为浅薄。近期英国社会学者William Davis在London Review of Books提出了「反应经济」(reaction economy)一词,描述社群媒体需要博取关注、快速回应的情感特质,形成了一种取消讨论、缺乏宽恕(forgiveness)的反动文化。这样的特性,即体现了资本主义的话语结构的问题。资本主义的话语结构是拉冈的主人话语的变形,在此当中,社会关系是断裂的,说话者只是透过「信念」「间接」的与他人说话,但对方的思考与回应是毫不重要的,当中缺少了建立社会关系的实质意愿与行动。
今年台社年会,我们重提「问题意识(problematic)」作为对资本主义话语结构的批判反省。「问题意识」不仅只是研究方法课上的基础,也是关于我们如何「意识问题」的知识行动:意识到问题,进而起疑与释疑,展开对于各种「意识」(ism)形态的追索,并在此过程中重新意/识他者与自我,与他人建立对话和互动的行动。「问题意/识,意/识问题」作为年会的主题,即希望展开如何聆听、思考、认识,并基于理性提出疑问、勇于探索的知识民主行动,也是对于自我展开反思怀疑的实践。欢迎各位一同探讨如何「问题意/识,意/识问题」!
子题(详细子题摘要请参见征稿表单):
1. 科技正在改变公共传播:人机、危机与转机
2. 台湾不曾后冷战?
3. 战争中的故事
4. 变动中的东亚:从民众与社会出发的新连带
5. 如何意/识与讨论「战争」:以反战声明的争论为线索
6. 重访80年代
7. 今日香港2023
8. 反思社会工作:如何解殖福利殖民主义
9. 其他相关议题的论坛或单篇文章
----------
年会时间:2023年11月4-5日(六、日)
年会场地:国立台湾师范大学
硕博士论文奖论坛:2023年10月28日(六)线上
硕博士论文奖颁奖:2023年11月5日(日)国立台湾师范大学
主办单位:台湾社会研究学会
协办单位: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公民教育与活动领导学系、台湾社会研究季刊(陆续增加中)
--
台湾社会研究杂志社
通讯:106台北市大安区罗斯福路四段一号 台湾大学外国语文学系 朱伟诚教授转
Email: taishe1988@gmail.com
刊物网址:http://www.taishe.com.tw